25 May 2012

昨天晚上看了《Good Will Hunting》,在豆瓣上毫无疑问的给了5分,尽管这只是一个编撰的故事,并不像《A Beautiful Mind》那样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

这里有两点想谈一下这部电影。

首先是关于智商。我们小时候,老师总是教导我们,每个人的智商都是一样的,只要你努力,一定可以超越别人。或者,在基础教育阶段,这个话的确没错。就像那个阶段女生的平均成绩总是普遍好一点,因为女生都非常的认真仔细。在那种环境下,就自然可以取得好成绩。但随着学习内容的艰深,进入本科以及研究生阶段时,毫无疑问,智商的差别开始显现了。同样的一篇介绍性或者是教科书式的文章,有的人,看一遍,就理解了,甚至能把里面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了;而有的人,可能看三遍才能摸到到皮毛。

在做ACM比赛的时候,经常会看到网上的各种比赛,那些神牛切菜一般得切掉可能我写两天都写不出来的程序。于是好奇之,就去搜人家的经历。各种金牌,各种保送,各种不经笔试面试就进各种牛公司。除了羡慕,嫉妒,然后感叹智商的差异,好像在比赛的那种情况下,并无可做的事情。

当然我并不是说,像我等这种没有超一流智商的人,就坐在那里等死待毙了。我只是说。我们每个人必须要承认智商的差异。并且,智商从定义上来说也是人群的相对水准,而不是绝对水准。

回想我从小到大,都不是一个有聪明口碑的孩子。我觉得,尽管我是一个男生,且有男生的很多粗心大意,但还是很多时候依靠细致,在小时候的成绩还比较过得去。也可能那时学习内容的技术,使得学习的任务也基本很轻松的完成。我现在甚至想不起来,小时候在课堂上,我在做些什么?好像也没有非常认真的听讲。而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学得轻松,学有余力的时候,没有花时间和精力做些其他事情。比如早点搞OI,比如学一个二外,比如读一些更大部头的经典。

那么现在,面对智商上差异的时候,又该怎么做呢?如果还是单打独斗的话,可能又要回到幼时老师的教导,努力。很讽刺吧?但如果允许团队合作,那可能就又不一样了。我记得有个笑话,说小布什是历史上智商最低的美国总统,尤其是与他的前任比较。但小布什采取的方式就组建非常强大的幕僚,帮助自己出谋划策。在个人智商不够的时候,依然团队的力量取胜。咱们不也有一句古话,一个诸葛亮,三个臭皮匠。当然,100架鬼怪式战斗机也绝无可能战胜猛禽战斗机。当出现代差的时候,团队的力量可能并起不到作用。幸运的是,当前人类应该还没有进入到随时出现那种极限天才的阶段。即使有,那些人也在有限的人生中,快速的燃烧完自己的生命后就陨落了。

但相信团队的力量也并不是说,不允许那个天才或者英雄的存在。我们中国就是这样,强调平均主义,取得成绩就大家的功劳,而抹杀个人的力量。微软,GOOGLE的团队算强悍了吧?但这两年还是无奈有乔布斯的苹果。这同时也可以说明另一个在智商上有局限时可能的应对方案:智商是多方面的。我相信,如果单论工程师的软件工程代码能力,GOOGLE应该是三家最强的。但苹果就是靠着设计的因素,取得用户。也许我们在逻辑上的智商不如对手,但我们非常有可能在形象感知上比对手强大,因此,找到自己的特长,并且发扬它,就尤其重要了。

还想说的一点就是,电影中主角的孤独。我有很深的共鸣。虽然我绝对没有主角那种智商上的绝对优势,但从小到大,我确实也沉浸于这个孤独当中。

当年进入高中后,身边就再也没有从幼儿园,小学,初中一起读上来的朋友。当我也许因为过于轻松而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少年时代,很多同伴们都在忙着打游戏。于我也并无交集。但当时可能也还小,这份感觉也并不明显。而现在,就非常痛苦了。其实决定读研时,就已经知道读研肯定会很孤独了。第一,本科时稍微玩得好的几个人或出国或工作,基本都不在成都了。第二,我们学校的研究生院的生源并不好。你能想象开入学的时候,作为信息学院的研究生,我帮其他宿舍一个个设置路由器好让他们能正常上网吗?我现在玩的东西他们可能听都没有听到过。这让我怎么和他们交流?再过两个月,可能ZHK都闪人了。那我就彻底歇菜了。

当然,如果反省一下,可能也有我自身的问题。我从小性格上就容易看低别人。总觉得自己要更优秀一点。当面对遇到的越来越多的神牛的时候,我现在能稍稍收敛,但很多时候,还是傲气太盛。

我现在有多么的渴望交流。交流python,flask,ruby,互联网,GAE,户外,跑步,摄影,骑行。。。

如果你在成都,未来在上海,那么,联系我吧。
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